第一大脑即我们的真实大脑,只要我们还活着,那这个大脑就不停地在运转,执行的任务比如知识管理、任务管理、目标管理等,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一脑多用,因此第一大脑更像是一个 CPU,各式各样的任务在抢占 CPU 分片。当需要处理的任务多起来的时候,大脑将不堪重负,因为大脑既要处理当前的任务,又要保持其它任务的上下文,用以切换任务,使得我们无法专注于当前任务的执行,此时需要一个外置的系统来辅助第一大脑,它就是第二大脑。 ^sbdpgt
第二大脑即一个外置的系统,如果把第一大脑比作 CPU 的话,第二大脑更像是存储系统,它就像第一大脑与真实世界之间的一道缓存,减轻了第一大脑的负担,使其能够专注于当前事项。它可以类比为内存和硬盘,只不过内存相对于硬盘,它与 CPU(第一大脑)沟通更加频繁,读取速度也更快。这个存储系统存放当前第一大脑无需时刻关注的事物,当然,这些事物得由第一大脑思考决定是否有存放的必要,内容可以是记录、待办、流程,载体可以是文本、图片、视频。 ^u3fmv6
举一个例子,当我们使用第二大脑进行任务管理的时候,重要紧急的事项存放在内存,不重要不紧急的事项存放在硬盘;本周任务存放在内存,本月任务可能就存放在硬盘;因此通过借助第二大脑,我们就能够无压力专注在当下,在有必要的时候再切换上下文。 ^wk44w0
本文将以 Obsidian 为例,分享我构建第二大脑的实践!你说它是第二大脑,但是从不同角度审视这个大脑,我也可以称它为『LifeOS』,因为无论从生活还是工作,我都记录在上面;我也可以称它为『可编程个人生产力系统』,我在上面写了不少代码,用来做一些查询和自动化的事情,也是我用来管理任务和目标的生产力系统;甚至它还有点像『Monorepo 工程』,每个文件夹就是一个项目,项目中的 README.md 就像是 Package.json 一样描述了当前项目的元信息。 ^afjhrn
📢 注意:这套系统不是那种自上而下、先有这套流程而去实现的,是作者在使用 Obsidian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,而且也一直在迭代中,姑且把当前的版本定为 1.0,现在分享出来是想给大家一点点灵感,去完善自己的系统!作者甚至编写了一个 Obsidian LifeOS 插件来支持这套系统!借助这个插件,你不需要有任何编程基础,通过简单的可视化点击就能轻松地创建周期笔记和 PARA 笔记!
CODE 模型是由时间管理教练 Tiago Forte 在《打造第二大脑》中提出,CODE 是一个由四个步骤组成的模型,分别是 Capture(捕获)、Organize(组织)、Distill(提炼)和 Express(表达)。
CODE 代表四个核心步骤:
以下是 CODE 模型的各个步骤的概述:
这一个步骤指的是抓住灵感和信息的过程,在你收到任何信息或想法时,都要迅速记录下来,以便后续处理。捕获的目的是减少大脑的记忆负担。
捕获后,下一步是对信息进行有系统地整理。通过分类、排序和归档,你可以确保每一条信息都被保存在可以轻松查找的地方,具体的实践就是大家熟知的 PARA 组织法。
提炼过程涉及总结和压缩信息,只保留最有价值的见解和数据。这通常意味着将信息简化到核心要点,以便快速消化和回顾。
最后一步是将你的想法和学习转化为外在的形式,如写作、教学或创建某种形式的作品。通过表达,你不仅能够整合和巩固自己的知识,也能与他人分享并获得反馈。
Tiago Forte 的理念背后是通过外化和适当管理你的知识,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,创造价值,并提高个人和专业的效率。这个模型特别适用于如今信息过载的数字时代,它强调了不仅要收集信息,还要积极地处理和利用这些信息。
PARA 组织法是一种个人知识管理系统,由时间管理教练 Tiago Forte 创立。
PARA 代表四个核心类别:
这个系统致力于帮助人们组织数字信息,如文档、笔记和文件,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存取和使用。
使用 PARA 的好处
实施 PARA 的步骤
PARA 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平台和工具,如笔记应用(例如 Obsidian、Evernote、Notion)、文档存储服务(例如 Google Drive、Dropbox)等,关键是建立起符合这四个类别的组织系统。